發(fā)布時間:2010-04-23 瀏覽次數(shù):57
菇耳市場在健康中發(fā)展,在平穩(wěn)中波動
——從龍泉黑木耳產(chǎn)銷情況分析今后市場趨向與價格預測
張壽橙
本文題要
菇、耳市場需求增加,成本上升,加上頭二年栽培量減少,導致09年價格大幅提升,屬市場正?,F(xiàn)象。菇耳消費隨著城市化快速發(fā)展而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食物選擇發(fā)生變化,其理論依據(jù)是恩格爾系數(shù)下降;禮品用菇耳和超市進貨均可分析其趨勢。此外,菇耳類食用菌的營養(yǎng)保健功能已被社會所廣泛接受,消費前景可觀。
菇耳價格不可能暴跌暴漲的基本原因是:市場已較成熟;價格與價值相符;外銷拉動內銷價格的歷史已經(jīng)過去;特別是廣大農(nóng)民經(jīng)受菇耳市場起伏之磨練后,生產(chǎn)更趨理性。但是,市場是無情的,做好干燥儲藏有備而無患。
一、需求增加,成本上升,價格提高,屬市場正常現(xiàn)象
08年冬開始,我國菇耳市場價格與其它食品一樣呈上升態(tài)勢。至09年冬高峰期,龍泉黑木耳收購價每公斤為60-70元,最高價如龍泉市住龍鎮(zhèn)碧龍村達80-85元,個別的每公斤達105元;我國中原段木木耳公斤價亦曾達120—150元;東北木耳價格也在提高,在我國常見14種食用菌中以香菇、木耳價格增幅最大。在外貿(mào)出口方面,黑木耳與毛木耳系同一個海關編碼,未曾分開,其與香菇一樣,出口量和單價增長均在25%以上,香菇漲價達30—40%。
價格上升的基本原因是:①,07—08二年栽培量有所下降,09年新耳上市時,庫存空虛,抬升了價格;②,食用菌生產(chǎn)成本上升。中原段木、浙江鋸木屑、麥夫價格上升了25%;龍泉鋸木屑每50公斤已達25元。③,勞動工資成本增加40%以上;④,分選、包裝、含儲、運輸成本均較上年提高。
黑木耳生產(chǎn)看似簡單,其實風險也很大,以龍泉栽培模式而言,接種成功率若為90%時,每袋成本約1.5元,若產(chǎn)耳75克,每公斤以60元計,戶值4.5元,每戶以年栽1萬袋計,收入3萬元,稍遇不慎收入還不到2萬,甚至虧本,所以在技術上還應大力輔導。
二、多種因素促進菇耳市場需求增長
糧食與青菜為人之必須食物,可以準確地預測。菇耳消費由①食用習慣,②食物消費水平,③烹飪方法等決定,歷史上菇耳原為富有者之食品或高層僧眾之素食,一般貧苦百姓無法問津。根據(jù)國內市場消費增長尤其是參考日本和我臺灣省近30年的需求變化。可知其市場需求規(guī)律:
1、工業(yè)化城市化快速發(fā)展期,也是菇耳消費快速增長期
以日本為例,1950年前50年所產(chǎn)香菇主要供出口創(chuàng)匯,至1960年工業(yè)化快速發(fā)展,人均消費19克,至1990年人均97克,2000年達飽和期,人均115克。黑木耳從1970年的人均0.07克,增至2000年的194克(包括毛木耳)。我國香菇、木耳以2009年計,國內消費為7—9萬噸,人均不到60克,僅為日本10年前消費水平的1/2—1/3,潛力非常大。若以臺灣省的菇耳消費水平計,我大陸僅為其人均之1/4—1/5。
工業(yè)化發(fā)展城市人口增加,一大批食物生產(chǎn)者,變成了消費者。這是近年食品需求增加的重要原因。這個增長勢頭今后10年不會停滯。直至13億人口香菇、木耳每年消費量達25—28萬噸時,才達飽和。
2、恩格爾系數(shù)下降顯示菇耳消費增長
菇、耳并非人們必須食用的食物,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很快,人均收入快速增長。在13億人口中,約有5—6億人口象征食物消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shù)已降之40%以下,像浙江已達33—35.5%。恩格爾系數(shù):指食品消費支出占其總收入的比例越低,消費水平越高。比如某家庭總收入1000元,食物支出占400元即40%時,食物消費已進入自由選擇的較高水平,恩格爾系數(shù)越低,如收入2000元,食物支出600元,即30%時,食物消費自由選擇程度越高。這部分人口是食用菌消費的主要人群。他們不會因價格昂貴而減少消費。
3、禮品用木耳、香菇增加,社會倡導有機食品,增加了菇耳消費。
4、從超市進貨量分析菇耳已進入快速增長期
據(jù)深圳、上海、麗水聯(lián)華超市等調查,以1994年黑木耳消費為100,1998年為181,2000年為190,2002年為192,2004年為231.2,2006年為311,2008年為456,12年增長了4.5倍。此外,鮮香菇增長了17.2倍,干香菇增長2.97倍。
5、超市小包裝和冷藏、冰箱等解決了菇耳儲藏易霉變的弊病,極大地促進了城鄉(xiāng)消費。
6、洪昭光教授倡導的“一葷一素一菇”促進了黑木耳消費。香菇、木耳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的衛(wèi)生保健作用;千年素食文化對肥胖人群的減肥保健作用,極大地推進了菇耳消費。
7、菇耳類對提高人類免疫能力的作用已得到全球公認。2003年的禽流感,歐洲的瘋牛病,2005年的“非典”等流行性疾病越流行,越是促進了菇耳消費,尤其是亞洲國家和華人餐飲業(yè)盛行的世界各地常呈菇耳類大量缺貨的現(xiàn)象。
三、菇耳價格不大可能暴起暴落
1、當前我國菇、耳市場平穩(wěn)健康
10多年來,我國菇耳總產(chǎn)量上升與下降,皆因市場所致,黑木耳從2002年的4.2萬噸,2004年的5.5萬噸,增至2009年的10.3萬噸。除東北某些林業(yè)局對栽培木耳有小許經(jīng)濟扶持外,都是農(nóng)民對市場需求的理性選擇,80后的新一代農(nóng)民,會更理性地選擇栽培模式和成本投入。
2、菇、耳價格已由內銷市場決定,出口拉動內銷的被動局面已基本上過去。往年外銷價上去了,好處大多由外商所得;價格下降了,收購商壓價,生產(chǎn)者無法抗拒,只能蒙受苦果。1989年蘑菇事件,1997年香菇事件,均因此而導致菇民蒙受苦難。香菇、木耳是我國農(nóng)產(chǎn)品全球貿(mào)易中,謹有的少數(shù)金牌產(chǎn)品,現(xiàn)在內銷興旺,價格上升,不再依賴出口,貿(mào)易上的報價權,話語權,開始由我們自己掌握。像2009年出口商原訂之合同價很低,內銷價上升了30—40%之后,出口商為履行合同,??蛻簦坏靡愿邇r進,低價出蒙受損失;或則以無貨可供而蒙混。這對我市場一般經(jīng)銷者和菇農(nóng)都不構成損失,這也是今后幾年菇、耳價格可以大致保持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
3、價格與價值相符,物有所值。不同時段的價格被動是品質和商品等級的反映。
龍泉木耳從10月至翌年4月初,半年內從每公斤56元——60元——80元,最高到每公斤106元,顯然其質地已超過段木所產(chǎn),然后至2月下旬慢慢下降至每公斤65元——50元,最低至42元1公斤。說明年前既逢春節(jié)前銷售旺季;又顯示冬耳優(yōu)質優(yōu)價。這一價值規(guī)律可以作為栽培者的重要選擇。如果你接種遲了,冬耳減少,春耳賣不出好價格,而多種冬耳收入高,又要冒菌袋高溫越夏的風險。
4、菇耳與畜、禽、蛋、蔬菜比價都較合理。
于香菇浸泡后增加8—10倍,黑木耳泡發(fā)后增至15—18倍,每500克干耳以40元計,每斤鮮耳不過2元多錢,相當于較高檔蔬菜這種比價是合理的。
5、菇耳生產(chǎn)仍具災害性天氣等風險,技術性較強。如同龍泉2004—2009黑木耳5年增加50倍,一般省、地是難以想象的,全國性或全省性一哄而上的現(xiàn)象不可能出現(xiàn)。預計全國增長不會超過25%,中原段木木耳可能保持09年水平。
四、市場總是無情的,有備則無患,仍須有干儲準備
基于以上原因,我認為,2010年或今后幾年黑木耳價格暴跌、暴漲的可能性極少,基本上仍能保持09年的價格水平。當然局部地區(qū)、某一個時間段出現(xiàn)的價格起伏是肯定的。由于黑木耳和香菇干燥后可長期貯藏,只要充分干燥,含水量保證在12.5%以下,室溫保持在4℃以下可一年不霉變,但是不論市場多少樂觀,都須常懷戒備之心。市場總是無情的,有備則無患。
以上為我個人之分析,謹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