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種植是否賺錢,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有人利潤豐厚,有人勉強維持,也有人血本無歸。所以對于香菇種植是否賺錢而言,根本找不到一個完整的答案。那么對于我們菇農而言,如何才能多賺錢,什么又是賠錢的重要因素呢,讓我們拋開自然災害和偽劣耗材,4個細節(jié)看效益!
一是壞棒:菌棒的加工是香菇種植的開始,也是種植香菇一年之中的重中之重。如果加工的菌棒壞棒多,即使后期香菇價格非常好,賺錢的幾率也不大,畢竟香菇的棒數已經減少。就像今年春節(jié)冬菇壞棒一樣,很多菇農達到了30%以上,即使今年冬季菇價再好,不賠錢就是這些菇農最大的愿望,攢錢根本不敢奢望。所以要想種菇有個好的效益,從起步就應該抓起。裝袋、滅菌、接種,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重視起來,避免菌棒的感染和損失。
二是紅水:其實種植年限較長的菇農都會有感觸,只要轉色前后,菌棒紅水多,這樣的菌棒即使可以正常出菇,其出菇效果也不會太好,產量基本很小。這要遇到紅水較多的一年,菇農基本不賺錢。而菌棒流紅水并非偶然,與自身的管理關系密切。發(fā)生紅水的菌棒,多數都是由于溫度沒有控制好而導致,而我們自己就是紅水現象的最跟禍首。所以發(fā)菌過程必須做到勤看、勤測,根據菌棒情況,進行溫度的調節(jié)。
三是不出:民間很多菇農都在傳言,脫袋菇不出的菌棒,產量一定不大,而脫袋菇爆出的菌棒,無論哪茬菇都愿意出,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所以也有很多菇農在上架過程中,對菌棒進行震動,人為讓脫袋菇爆出。這種方式也的確奏效,很多菇農都反映有同樣的感受。那么脫袋菇不出除了上架前震動外,與轉色過輕、轉色過重、積溫不足都有直接關系。所以我們除了在上架前對菌棒進行震動外,轉色管理也要好好把握,積溫計算也不能馬虎!
四是時間:香菇上架的時間、每茬菇注水出菇的時間,都影響我們菇農的收益。年年賺錢的菇農都不是偶然,而是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對注水的時間、出菇的時間,都有一個明確的計算,而不是隨意注水催蕾。
首先注水不出菇,很多菇農因為注水時間沒有掌握好而不出菇,看著自己菌棒到了注水的時間,就馬上注水,根本不根據天氣情況綜合分析,沒有大溫差刺激,所以出現了注水不出菇。
除了尋找大溫差天氣注水外,還要結合本地菇價進行注水時間的提前和延后,如果天氣預報現實,未來3天將有降雨,那么就不應該注水,等到第三天注水為宜,這樣正好趕上溫差,也避免陰雨天氣菇質下滑,菇價偏低。
種植香菇過程中,這四個細節(jié)尤為重要,種菇賺不賺錢,與這些有直接關系,當然這只是小編個人觀點,不知道種菇的你是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