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因抗逆性強,栽培技術簡便粗放,不加任何有機肥僅利用新鮮的農作物秸稈和林木廢棄物即可生產,產量高,生產成本低,口感美味,營養(yǎng)豐富,被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青睞,近年來已成為我國多地林下栽培的新興重點菇種之一,在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路徑的同時,促進了農業(yè)綠色循環(huán)技術的擴展。
大球蓋菇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4-28℃,原基形成最適溫度12-25℃。以北京地區(qū)為例,通常9-10月份接種栽培,翌年4-5月份開始出菇,為提升林地大球蓋菇播種質量,確保后續(xù)穩(wěn)產高產,農技專家提醒菇農要把好以下六關。
1.把好菌種質量關
菌種要純,可用組織分離法和孢子分離法獲得。菌齡控制在45天以內,外觀顏色濃白,菌絲粗壯。
2.把好栽培原料關
大球蓋菇的生產原料主要是農作物秸稈、林木廢棄物、菌渣等。玉米芯、玉米秸稈等要清潔、新鮮、干燥、無霉變,作物秸稈切成3-5cm的小段,玉米芯應粉碎過15mm篩;木屑樹種以無內脂的闊葉林為主,木屑使用量不超過60%。配料中加1%的生石灰。
3.把好基質水分關
大球蓋菇發(fā)菌期對水分要求很高,水分過低,菌絲不吃料,影響正常生長;水分過高,菌絲易溺亡,會造成減產。生產上首先要做好培養(yǎng)料的浸水工作,讓料吸足水分,培養(yǎng)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pH調節(jié)至7或偏高一點。
4.把好生產場地關
林地大球蓋菇的生產場地必須遠離污染源,要相對平整,小氣候穩(wěn)定,空間適宜農事操作,具體要求如下:
栽培場的選擇:林地郁閉度為0.3-0.6之間,排灌便利,避風、向陽,有便利水源,土壤腐殖質豐厚。場地不宜多年連作,以免造成害蟲滋生。
整地作畦:菇床建在兩行樹的中間或稍靠近畦的一側,以便于操作。在栽培場四周開排水溝,溝深10-15cm,溝寬20-40cm,防止雨后積水。清理林地內枝條和腐殖質,露出地面,可取地表壤土堆放在旁邊,以供播種完畢覆土用。采用高畦栽培,床寬90-120cm,中間稍高,兩側稍低,高8-12cm,長度因生產場地而異,以便于生產管理。
場地消毒:畦床在播種前3-7天應噴施500倍的氯氰菊酯殺滅蟲害,鋪料前在畦床撒一薄層石灰粉,每平方米用量50-100g。
5.把好播種天氣關
林地大球蓋菇要避開雨天和高溫時期播種,以避免菌絲受雨水侵染和高溫熱害。建議早晚氣溫較低時進行播種。
6.把好播種技術關
播種采用層播穴播方式,鋪料同時進行播種,第一層鋪料離畦邊約10厘米,鋪10厘米厚,鋪平壓實,將菌種掰成鴿蛋大小,采用梅花點播法,打穴點入菌種,穴距10-12厘米,深度5-8厘米,兩層的中間及周邊點播菌種約占總用菌量的五分之二。第二層料鋪8-10厘米厚,鋪平壓實后,余下的菌種均勻點播在料面表層,建議生產用種量為每平米0.3-0.5公斤。第三次鋪料厚度為5-8厘米。完成播種及鋪料工序后,要注意將栽培畦整理成龜背形,以利于排水,而后在畦面覆蓋稻草或闊葉樹葉等覆蓋物,覆蓋物表面再撒蓋3cm左右預留表層壤土,以實現保濕防風。
養(yǎng)菌期間,建議選取2-3個點位插入溫濕度計用于監(jiān)測菌床溫濕度,溫濕度計探頭埋入深度在5cm以上。如果堆溫超過30℃,需減少覆蓋并在中心部位間隔打孔以實現盡快降溫。在濕度控制方面,以保持料面覆蓋物濕潤為原則,應及時適時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