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簡介:豫香1號”是由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營養(yǎng)與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和三門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經野生馴化、系統(tǒng)選育的香菇新品種,于2018年通過河南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專家鑒定,成為第一個省審香菇新品種。
品種特性:“豫香1號”屬中溫中熟品種。菌絲生長適宜溫度20~25℃,菌絲萌發(fā)、吃料速度快,生長強壯有力,菌絲爬壁能力強,易形成菌被;菌絲轉色快,耐高溫能力稍強,易越夏。子實體原基發(fā)生溫度10~20℃,生長溫度8~25℃,氣溫低于10℃、高于25℃,溫差小于10℃時,不易出菇;二氧化碳濃度高于0.1%,菌柄較長;成菇率高,潮次明顯,轉潮快,主要產量集中在1~3潮菇,4、5潮菇產量低,菇體偏小。在適宜條件下120d左右出菇,子實體多單生,菌蓋圓整、淺褐色、鱗片多,菌柄較短、呈倒圓錐形,6~7分成熟時菌蓋直徑3.0~6.0cm、厚度2.0~3.0cm,菌柄長1.5~3.5cm,平均單菇重18g左右。菌肉結實、韌性好,香氣濃,口感佳,鮮菇耐儲存,干銷品質好。
栽培技術要點:
1.栽培季節(jié):1月至3月份制袋接種,6月底前轉色結束,7月至8月管理越夏,9月下旬至翌年4月出菇。
2.基質配方:闊葉樹硬雜木屑84%、麥麩14%、石膏1%、石灰1%。基質含水量55%~60%,pH值6.5~7.0。
3.料袋制作:采用18cm×60cm×0.006cm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裝干料重1.35kg左右。常壓100℃滅菌18h或113℃~118℃滅菌8h。
4.適溫接種:滅菌后的料袋直接送入消毒處理過的接種室內冷卻降溫,料袋中心溫度降至30℃~32℃及時接種。單面縱向單列4穴接種,穴深3cm~4cm、直徑2.5cm,將菌種塞滿接種穴,并突出料袋表面1mm~2mm。
5.發(fā)菌管理:發(fā)菌前期,以保溫保濕,促菌種萌發(fā)為主。菌袋順碼排放4~6層,依天氣和料溫,可將室溫控制在25℃~28℃,空氣相對濕度70%以下,每天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光培養(yǎng)。當菌落直徑達5cm~6cm時進行第1次翻袋,并以“井”字形堆分散擺放在地面上,堆高4~6層,每層3~4袋。結合翻堆,檢查菌絲生長情況,及時處理菌種未成活、污染的菌袋。當菌落直徑長9cm~11cm時,加強通風,以增加透氣量。當菌絲體長滿菌袋,有50%面積出現瘤狀物時,每袋均勻刺孔60~80個。刺孔深度7cm左右,直徑0.5cm。
6.菌袋轉色:采用不脫袋的方式轉色,刺孔后加強通風換氣,控制溫度在20℃~25℃,給予500lx以上的散射光照,及時排除菌袋內過多的黃水,促使菌袋轉色。
7.越夏管理:不管是采用室內越夏、室外蔭棚越夏還是林地越夏,菌袋溫度都應控制在30℃以下,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5%~70%左右,避免強光直射,加強通風,及時排放菌袋內的黃水,防止燒袋、爛袋。
8.出菇管理:將脫袋的菌棒橫臥擺放于層架上,間10cm。檢查菌袋含水量,若達不到50%,應及時補水。保持空氣相對濕度85%~90%。白天蓋膜增溫,保持18℃~22℃,夜間揭膜降溫,保持8℃~12℃,晝夜溫差10℃以上,干濕差15%以上,100lx以上的散射光照刺激,連續(xù)4d~5d,促使菇蕾發(fā)生。菇蕾出現后,保持溫度在,8℃~20℃,空氣相對濕度85%~90%,100lx以上的散射光照,適時通風。菇蕾直徑長到2cm時,借助噴水和通風控制棚內空氣相對濕度在80%左右,保持溫度在10℃~20℃,100lx以上的散射光照,空氣新鮮。
9.適時采收:保鮮菇應在5~6分成熟時采收;干制菇應在7~8分成熟時采收。
10.間歇養(yǎng)菌:一茬菇采收結束,停水養(yǎng)菌。菇棚內保持溫度20℃~25℃,空氣相對濕度70%~80%,適量通風,避光養(yǎng)菌10d~20d。視菌袋含水量,注水、管理出菇。
11.病蟲防控:香菇的病蟲害較少,可以按DB41/T 1244食用菌主要病蟲害防控技術規(guī)程進行防治。
(三門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