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yǎng):根據(jù)多年的研究和生產(chǎn)實踐,殼斗科樹種和馬桑樹最適宜靈芝生長。在袋料栽培中,上述樹種木屑加上適量的麩皮和微量硫酸銨是靈芝栽培的最佳配方。
2、溫度:靈芝菌絲在20---35℃都能正常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是25---30℃;子實體的最適溫度也是25---30℃,低于20℃子實體原基只長柄,高于33℃子實體不能正常長菌蓋。
3、濕度:培養(yǎng)料濕度以60---65%為宜,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80-90%左右最好。在實際生產(chǎn)拌料中,首先要確定我們所用原料的自身含水量,以免造成配料時水份之間的差異。
4、空氣:靈芝子實體生長發(fā)育對二氧化碳濃度敏感,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靈芝子實體就不能發(fā)育成正常菌蓋,我們可以人為的控制通風換氣,培育出多種多樣的靈芝菌柄和菌蓋,用于制做靈芝盆景嫁接的材料。
5、光照:光是靈芝子實體生長發(fā)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光照不足子實體生長緩慢,子實體瘦小,發(fā)育不正常。但也經(jīng)受不住直射陽光。靈芝子實體還有明顯的向光性,在室內(nèi)栽培時,子實體的菌蓋都一致朝向來光的門窗方向,在培育靈芝盆景的后期,要有一定量的光線,可以促進靈芝表面的亮度。
6、酸堿度:靈芝生長需要中性偏酸,如果PH值低于5,接種不易成活。高于7.5菌絲發(fā)育很慢,菌絲難以在強堿性環(huán)境生長,最佳范圍是PH值4.3—6.5。
7、向地性:靈芝生長菌蓋的下面,即菌管永遠是向下的。在栽培中,正常情況下菌柄和菌蓋形成直角;若將菌袋倒放,菌柄和菌蓋就長在一條直線上。根據(jù)靈芝生長的向光性和向地性,在栽培時,靈芝生長進入菌蓋分化階段時,可以根據(jù)制作盆景的需要,人為把已經(jīng)形成菌柄和菌蓋的袋子倒置,幾天后,就可以形成用于制作倒掛盆景的素材。
培養(yǎng)料的配方;
靈芝屬于木腐菌,適宜在雜木屑和棉籽殼等基質(zhì)上生長,其培養(yǎng)基配方為:
1.雜木屑或棉籽殼78%、麩皮20%、石膏粉1%、白糖1%,含水量60—62%;
2.雜木屑75%,麩皮23%,糖1%,石膏1%,含水量65%;
3.棉籽殼50%,木屑28%,麩皮20%,糖1%,石膏1%,含水量65%;
4.棉籽殼36%,木屑36%,麩皮26%,糖1%,石膏1%,含水量65%;
5.棉籽殼80%,麥麩15%,黃豆粉3%,糖1%,石膏1%,含水量65%;
6.棉籽殼78%,玉米粉20%,糖1%,石膏1%,含水量65%;
7.棉籽殼44%,木屑44%,麩皮10%,糖1%,石膏1%,含水量65%。
在栽培實際生產(chǎn)中,我們一貫支持就地取材,在不違背PH值靈芝所需條件的基礎上,大膽嘗試用各種本地易得的原料用于生產(chǎn),無論采取什么原料,在裝袋前原料的PH值不得超過7,如果超過需用過磷酸鈣調(diào)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