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宏觀角度來看,各大食用菌種植戶的規(guī)模一直都在不斷增加,市場出現(xiàn)供大于求的現(xiàn)象也是遲早的事情,所以價格下降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另外,在種植香菇的菇友,我相信都有自己的小賬本。你可以翻一翻香菇產量,就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香菇菌棒的單產在不斷下降。
記得早些年,一個58*18的袋子,平菇均產3兩,但是現(xiàn)在2兩半都難上天。這樣的話,如果把這兩個量放大來看。1000袋就會少2500元(按通貨25元算,每袋減少2.5元),如果種植效益能高,那么恭喜你,見鬼了!
至于菌棒單產降低,通俗再說有6種原因:
1、原料木屑。很多供應商,剛開始都提供給你純花櫟樹,現(xiàn)在可能會給你夾雜一些楊木等營養(yǎng)成分低的木屑進去。
2、香菇菌種退化。同樣名稱的菌種,但可能它已經不是“它”了,出菇小,出菇薄,產量自然上不去。
3、保水能力變差。他們可能會使用面割袋或保水劑,保水性能差就會導致菌棒過早松散,出菇產量也會很差。
4、麩皮質量差。代料香菇大面積推廣之后,麥麩用量急劇增加,這時次品麥麩乘虛而入,同樣數(shù)量的麥麩,達不到同樣的效果。
5、菌棒越夏受損失。這些年,極端干旱天年不斷,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香菇菌棒在越夏過程中,雖沒有燒棒,但菌絲已經受到了損失,影響到了出菇。
6、菌棒制作和培養(yǎng)過程過于粗放。這種粗放管理,表面上看,沒有啥變化,實際上已使菌絲質量打了折扣,出菇自然差些。(整理自:食用菌全產業(yè)電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