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雨季,很多愛嘗鮮的市民采摘野蘑菇回家烹制,結果因誤食毒蘑菇而中毒。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可食用菇外形相似,鑒別需要具備專業(yè)知識并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jù)形態(tài)、氣味、顏色等外部特征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因此千萬不要憑個人經(jīng)驗鑒別蘑菇是否有毒,更不要私自采摘食用,一旦誤食,應盡早到醫(yī)院處理。
毒蘑菇又叫毒蕈,據(jù)統(tǒng)計,我國已報道的毒蕈有400多種。專家提醒,不要憑個人經(jīng)驗鑒別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很多人覺得自己很有經(jīng)驗,但其實,很多蘑菇外表看起來很像,很容易誤判。另外,由于是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對于個人防護而言,請做好“三不”:不采摘。外出郊游期間,市民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
不買賣。注意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不食用。要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飲食關鍵在于不食用自采或來源不明的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游等盡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蘑菇雖小,但有的毒性極強,其中肝損傷型(例如白毒傘、灰花紋鵝膏等)最為嚴重,是造成毒蕈中毒死亡的主要蕈種,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肝區(qū)疼痛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癥狀。重癥者短期內(nèi)暴發(fā)急性廣泛肝細胞壞死,快速進展為肝衰竭、肝性腦病,病死率高。
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無明確的特效解藥,因此患者食用毒蕈中毒后就必須盡快就醫(yī)。如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到就近醫(yī)院洗胃、導瀉、清除吸收的毒物,到專業(yè)機構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毒蕈使用針對性的解毒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就診時一定要將吃剩的蘑菇、蘑菇湯留起送檢專業(yè)機構鑒別,確定所食毒蕈種類。
這個自救指南請收好:
1、立即呼叫救護車趕往現(xiàn)場。
2、要立刻進行催吐,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5-10ml一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3、孕婦慎用催吐。
4、如果中毒者出現(xiàn)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5、加蓋毛毯保溫。
6、凡食用過同樣蘑菇者,無論是否發(fā)病,均需立即到醫(yī)院進行檢查。
7、食用過的剩余蘑菇,應留存以供檢驗,查明中毒原因。